| 2025-02-23
工业互联网主要架构包含网络、平台、安全三大体系,它们相互关联、协同工作,共同支撑着工业互联网的运行,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。
一、网络体系
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,如同人体的 “血管”,负责实现工业全系统的互联互通,促进工业数据的充分流动和无缝集成,确保工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。
1.工业企业内网:工业企业内网主要实现工厂内部生产装备、信息采集设备、生产管理系统和人等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。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,通过工业以太网、工业总线等技术,将生产线上的机器人、机床、传感器等设备连接起来,让它们能够实时交换数据,协同完成汽车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。同时,员工也可以通过内网访问生产管理系统,实时掌握生产进度、设备状态等信息,及时做出决策和调整。
2.工业企业外网:工业企业外网则实现生产企业与智能产品、用户、协作企业等工业全环节的广泛互联。以一家家电制造企业为例,通过外网,企业可以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实时沟通原材料的供应情况,确保生产的连续性;也能与下游的经销商和用户保持联系,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反馈,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设计。此外,企业还可以将智能家电产品连接到外网,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,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。
3.标识解析体系:这是工业互联网网络的根基和中枢神经,由标识和解析系统两部分组成。标识相当于机器和物品的 “身份证”,具有唯一性和全球通用性。通过标识,每个工业设备、产品都能被准确识别。解析系统则利用标识,对机器和物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和定位,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。比如在电子产品制造中,每个芯片都有唯一的标识,当出现质量问题时,通过标识解析系统可以快速追溯到该芯片的生产批次、原材料来源、生产设备等信息,便于企业进行质量管控和问题排查。
二、平台体系
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,基于平台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力,实现数据采集、集成处理、建模分析、决策优化和反馈控制等,为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化的支撑。
1.边缘层:作为平台体系的底层,边缘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大范围、深层次的数据采集,以及异构数据的协议转换与边缘处理,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基础。在化工生产场景中,分布在各个生产环节的传感器会实时采集温度、压力、流量等数据,这些数据格式多样、来源复杂。边缘层设备首先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,然后进行协议转换,将不同格式的数据统一成平台能够识别的格式,再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析,如数据清洗、异常值检测等,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平台。
2.基础设施层:主要负责设备接入,借助工业以太网、工业总线等工业控制网络,以及以太网、光纤、3G/4G/5G、NB - IoT 等有线、无线接入技术,将工业现场设备接入到平台及边缘层。在智能工厂中,通过这些接入技术,大量的生产设备,如自动化生产线、智能仓储设备等,能够稳定地连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。
3.服务层:这一层主要提供通用服务和管理功能,包括数据管理、应用开发、应用服务等。数据管理服务负责对工业数据进行存储、检索、备份等操作,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应用开发服务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开发工具和环境,便于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开发定制化的工业应用程序。应用服务则将开发好的应用程序提供给用户,如生产监控应用、设备管理应用、质量分析应用等,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升。
4.应用层:是平台体系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层面,各种工业应用程序在这一层运行,为企业的生产、管理、销售等环节提供具体的支持。例如在生产环节,通过智能生产应用,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;在管理环节,利用企业资源计划(ERP)应用,实现对企业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资源的有效管理;在销售环节,借助客户关系管理(CRM)应用,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,促进产品销售。
三、安全体系
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运行的重要保障,涵盖设备、网络、控制、数据、应用和综合安全监控和管理等方面,确保工业互联网的稳定运行,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生产安全。
1.设备安全:主要是对工业设备进行安全防护,防止设备被恶意攻击或篡改。例如,通过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,只有合法的设备才能接入工业互联网;对设备的固件进行加密,防止固件被破解;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,确保设备的安全性。
2.网络安全:保障工业企业内网和外网的网络安全,防止网络攻击、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。采用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(IDS)、入侵防御系统(IPS)等网络安全设备,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,阻止非法流量进入网络。同时,采用虚拟专用网络(VPN)等技术,实现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加密,确保数据的安全性。
3.控制安全:主要针对工业控制系统,防止控制指令被篡改或恶意执行,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。通过对控制指令进行加密和认证,确保只有授权的指令才能被执行;对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,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。
4.数据安全:保护工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,防止数据被窃取、篡改或丢失。采用数据加密技术,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;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,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;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策略,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特定的数据。
5.应用安全:保障工业应用程序的安全性,防止应用程序被攻击或滥用。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和修复,确保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;采用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,限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。
6.综合安全监控和管理:建立统一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平台,对工业互联网的各个安全层面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。通过安全态势感知技术,及时发现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,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;对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,总结经验教训,不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。
拓展阅读
1.什么是工业以太网:工业以太网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技术,在技术上与商用以太网兼容,但在产品设计上,在实时性、可靠性、抗干扰性等方面满足工业现场需求。
2.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作用: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负责在设备端进行数据采集、预处理和分析,减少数据传输量,降低延迟,实现实时控制和决策,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。
3.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中的身份认证有哪些方式:常见方式有用户名密码认证、数字证书认证、生物识别认证(指纹、人脸识别等),通过这些方式确认用户或设备身份,保障系统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