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新闻资讯

零信任架构是什么?

2025-02-23

零信任架构是一种网络安全理念和架构模式,它摒弃了传统网络中默认信任内部网络和用户的做法,主张对所有网络访问请求,无论其来自内部还是外部,都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、授权和持续的安全评估,以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访问 。

一、零信任架构的核心原则
(一)最小权限原则
在零信任架构中,用户和设备被授予执行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。这意味着用户只能访问他们工作所必需的资源,而不是像传统网络那样,一旦获得访问权限,就可以访问整个网络的大部分资源 。在企业中,普通员工可能只被授予访问特定文档和应用程序的权限,而不能随意访问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或敏感研发资料 。通过这种方式,即使某个用户的账号被攻破,攻击者也无法获取过多的敏感信息,从而降低了安全风险。
(二)持续验证与评估
传统网络安全通常在用户登录时进行一次身份验证,而零信任架构强调持续验证 。它会实时监控用户的行为、设备的状态以及网络流量等信息,不断评估访问请求的安全性 。如果发现某个用户的行为异常,如在非工作时间突然大量下载敏感文件,或者设备出现安全漏洞,零信任架构会及时采取措施,如限制访问、要求重新验证身份等 。这种持续的验证和评估机制,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,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(三)默认不信任
零信任架构的核心思想是 “默认不信任,始终验证” 。它不再将内部网络视为绝对安全的区域,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访问请求一视同仁,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流程 。在企业网络中,即使是员工在办公室内使用公司设备访问内部资源,也不能被直接信任,而是要通过多因素认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,确保访问的合法性 。这种理念打破了传统网络安全的边界思维,从根源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。

二、零信任架构的关键技术
(一)身份与访问管理(IAM)
IAM 是零信任架构的核心技术之一,它负责管理用户的身份信息,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 。通过 IAM,企业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管理,为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身份标识,并根据用户的角色、职责和业务需求,为其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。在企业中,IAM 系统可以与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集成,根据员工的职位和部门信息,自动为其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 。同时,IAM 还支持多因素认证,如密码、指纹识别、短信验证码等,进一步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。
(二)软件定义边界(SDP)
SDP 通过在用户和资源之间建立一个虚拟的安全边界,实现对网络访问的控制 。它采用 “先认证,后连接” 的方式,只有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 。SDP 可以隐藏网络资源,使其在未授权用户面前不可见,从而有效防止外部攻击 。在企业网络中,SDP 可以将内部服务器隐藏起来,只有合法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,才能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,获取所需的服务 。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网络攻击的暴露面,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。
(三)微隔离(MSG)
微隔离是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微小的安全区域,对每个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。它主要用于防御网络内部的横向攻击,防止攻击者在获取部分权限后,在网络内部进行横向移动,扩大攻击范围 。在企业数据中心,通过微隔离技术,可以将不同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划分到不同的安全区域,只有经过授权的服务器之间才能进行通信 。即使某个服务器被攻击,攻击者也难以通过该服务器访问其他业务系统的服务器,从而限制了攻击的影响范围。

三、零信任架构的实施步骤
(一)盘点网络资产
在实施零信任架构之前,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网络资产进行全面盘点,包括服务器、应用程序、数据资源、用户和设备等 。了解网络资产的分布、功能和使用情况,为后续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制定提供基础 。在一个大型企业中,可能存在多个业务部门,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应用程序,通过盘点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资产的详细信息,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盲区。
(二)建立身份认证体系
基于 IAM 技术,建立完善的身份认证体系,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。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身份验证方式,如多因素认证,以及制定合理的身份管理策略,如用户账号的创建、更新和删除等 。企业可以采用指纹识别和密码相结合的多因素认证方式,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。同时,定期对用户账号进行清理,删除不再使用的账号,防止账号被滥用。
(三)制定访问控制策略
根据最小权限原则,为每个用户和设备制定详细的访问控制策略,明确其可以访问的资源和操作权限 。访问控制策略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和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调整,确保权限的分配始终合理 。在一个金融企业中,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客户数据的访问权限是不同的,柜员只能查看客户的基本信息和交易记录,而客户经理则可以进行更高级的操作,如客户资料修改等 。通过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,可以有效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。
(四)实施持续监控与评估
部署安全监控工具,对网络流量、用户行为和设备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,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。同时,定期对零信任架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,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安全策略 。企业可以使用入侵检测系统(IDS)和入侵防御系统(IPS)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,及时发现并阻止攻击行为 。定期对安全策略进行审查,根据业务变化和新出现的安全威胁,调整访问控制策略和身份验证方式。

四、零信任架构的优势
(一)提升网络安全性
零信任架构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、最小权限分配和持续监控,有效降低了网络攻击的风险,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。它能够及时发现和阻止内部和外部的攻击行为,保护企业的敏感数据和核心业务系统 。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时,零信任架构为企业提供了更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。
(二)适应多样化的工作场景
随着远程办公、移动办公等新型工作模式的普及,企业的网络边界变得模糊 。零信任架构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网络边界防护,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场景,保障员工在任何地点、使用任何设备都能安全地访问企业资源 。员工在家中使用个人设备远程办公时,通过零信任架构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,可以安全地访问企业的内部服务器和应用程序,提高工作效率。
(三)降低安全管理成本
虽然零信任架构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,但从长期来看,它可以降低安全管理成本 。通过自动化的安全策略实施和持续监控,减少了人工干预和安全漏洞的修复时间,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 。同时,零信任架构可以减少安全设备的数量和复杂性,降低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。

五、零信任架构面临的挑战
(一)技术复杂性
零信任架构涉及多种复杂的技术,如 IAM、SDP、MSG 等,这些技术的集成和实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丰富的经验 。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,可能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和资源来实施零信任架构,这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 。
(二)兼容性问题
在实施零信任架构时,需要与企业现有的网络设备、应用程序和安全系统进行集成 。然而,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,这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和风险 。企业在引入零信任架构时,可能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,以确保与零信任架构的兼容性 。
(三)用户体验
严格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,如增加用户登录的时间和操作步骤 。如果处理不当,可能会导致用户对零信任架构的抵触情绪,影响其推广和应用 。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通过优化身份验证方式和简化访问流程,提高用户体验,确保员工能够顺利地使用零信任架构下的网络资源。


拓展阅读
-零信任架构与传统网络安全架构有哪些主要区别:传统网络安全架构默认信任内部网络,主要防护网络边界;零信任架构对所有访问请求一视同仁,强调持续验证和最小权限,更注重用户和设备的身份及行为安全,不依赖网络边界。
-哪些企业适合采用零信任架构: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金融、医疗、政府等行业企业,以及采用远程办公、多分支机构、业务系统复杂且网络边界模糊的企业,都适合采用零信任架构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。
-如何评估零信任架构的实施效果:可以通过分析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、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响应时间、用户对访问控制的反馈、合规性检查结果等方面,来评估零信任架构的实施效果,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 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