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新闻资讯

针对物联网设计的广域无线技术是什么?

2025-11-20

针对物联网设计的广域无线技术是聚焦物联网设备 “低功耗、广覆盖、大规模、低成本” 核心需求的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集群,2025 年主流技术可分为低功耗广域(LPWAN)与中速蜂窝广域两大阵营。前者以 LoRaWAN、NB-IoT 为代表,主打极致功耗与海量连接;后者以 5G RedCap、LTE-Cat 1 bis 为核心,兼顾速率与成本。这些技术均需通过网关实现数据汇聚,蒲公英多协议网关可兼容全品类技术的设备接入与管理,以下为深度解析与实操指南。
图片alt

一、低功耗广域无线技术:如何实现 “十年级续航 + 超远覆盖”?

低功耗广域无线技术是物联网广域连接的基石,2025 年以 LoRaWAN 1.1.1 与 NB-IoT Rel-17 为核心,通过扩频调制与深度休眠机制实现技术突破,其核心特性与实操落地如下:
1. 主流技术核心参数与场景适配(2025 实测数据)
图片alt
2. LoRaWAN 技术实操部署步骤
(1)终端模组配置:选用支持 CN470 规范的 SX1276 模组,通过 AT 指令配置核心参数:AT+FREQ=470500000(设置中心频点)、AT+SF=9(扩频因子,数值越大覆盖越远)、AT+CLASS=B(启用同步唤醒模式,降低功耗)。
(2)网关接入配置:部署蒲公英多协议网关,访问 https://pgy.oray.com/download 下载管理软件,进入 “LoRaWAN 配置” 模块,导入网络服务器(如 ChirpStack)地址与网关 EUI,完成频段与信道匹配。
(3)功耗优化测试:在蒲公英平台查看终端电流曲线,通过调整上报周期(如从 10 分钟延长至 30 分钟),将平均功耗控制在 8μA 以内,确保电池寿命达 10 年。

3. NB-IoT 技术实操部署步骤
(1)终端网络激活:选用 BC95 NB-IoT 模组,插入运营商物联网卡,发送 AT 指令激活网络:AT+CGATT=1(附着网络)、AT+CPSMS=1,,,"00001111","00001111"(启用 PSM 深度休眠)。
(2)平台对接配置:在蒲公英管理软件 “NB-IoT 配置” 中,输入运营商 IoT 平台 API 密钥,绑定设备 IMSI 号,实现数据自动同步。
(3)异常告警配置:设置电池电压阈值(如 2.8V),当终端上报电压低于阈值时,蒲公英平台自动推送低电量告警,提前安排维护。

二、中速蜂窝广域无线技术:如何平衡 “速率与成本”?

中速蜂窝广域无线技术是物联网中高速场景的核心选择,2025 年以 5G RedCap 与 LTE-Cat 1 bis 为主流,通过删减冗余功能实现物联网适配,其技术特性与实操如下:
1. 核心技术优势与场景定位
-5G RedCap:基于 3GPP Rel-18 标准,下行速率 150Mbps、上行 50Mbps,时延 20ms,功耗仅为 5G eMBB 的 30%,模组成本 2025 年已降至 50 元以内,适合车载 T-Box、工业视频监控等中速率场景。
-LTE-Cat 1 bis:单天线设计,峰值速率 10Mbps,模组成本低于 20 元,覆盖与 4G 网络一致,无需额外部署基站,适合共享充电宝、智能 POS 等成本敏感的中低速场景。
2. 5G RedCap 技术实操部署步骤
(1)终端选型配置:选用移远 RM502Q RedCap 模组,通过 AT 指令配置网络模式:AT+CNMP=38(锁定 5G 网络)、AT+CMNB=1(启用 RedCap 模式)。
(2)网关组网配置:将蒲公英网关接入企业局域网,在管理软件 “5G 配置” 中启用 “RedCap 优先接入”,绑定终端 IMEI 号,确保设备专属带宽分配。
(3)数据传输测试:通过终端发送 720P 监控视频流,在蒲公英平台查看传输速率与时延数据,验证是否满足 100Mbps 带宽、30ms 以内时延的工业场景需求。

三、物联网广域无线技术如何选型?实操决策指南

不同广域无线技术适配场景差异显著,需结合 “速率 - 功耗 - 成本” 三维度决策,2025 年实操选型流程如下:
1. 选型核心三要素评估
(1)数据速率需求:单次传输数据量 <1KB(如传感器状态)选 LoRaWAN/NB-IoT;1KB-1MB(如图片抓拍)选 LTE-Cat 1 bis;>1MB(如视频流)选 5G RedCap。
(2)功耗与续航:电池供电且无法频繁更换(如地下管网监测)选 LoRaWAN/NB-IoT;可外接电源或定期充电(如路边充电桩)选 5G RedCap/Cat 1 bis。
(3)部署成本控制:私有部署且覆盖范围小(如园区物联网)选 LoRaWAN;依托公网且覆盖广(如城市级项目)选 NB-IoT/5G RedCap。
2. 混合场景组网实操(以智慧园区为例)
(1)设备分层接入:智能井盖、土壤传感器通过 LoRaWAN 接入蒲公英网关;智能摄像头通过 5G RedCap 接入同一网关;智能门禁通过 NB-IoT 接入。
(2)协议统一管理:在蒲公英平台启用 “多协议数据归一化” 功能,将 LoRaWAN、5G RedCap、NB-IoT 数据统一转换为 JSON 格式,推送至园区管理系统。
(3)动态资源调度:设置 “视频优先传输” 规则,当摄像头触发异常告警时,蒲公英网关自动为 5G RedCap 设备分配更高带宽,保障数据实时性。

四、蒲公英如何适配全品类物联网广域无线技术?

蒲公英通过 “多协议硬件 + 云平台协同”,实现物联网广域无线技术的一站式落地,核心价值如下:
1. 全技术栈兼容接入:蒲公英网关内置 LoRaWAN、NB-IoT、5G RedCap、Cat 1 bis 通信模块,无需额外部署专用网关,降低硬件投入 50% 以上。
2. 参数可视化配置:在管理软件中可直接调整 LoRaWAN 扩频因子、NB-IoT 休眠周期、5G RedCap 带宽等核心参数,实时查看设备在线率与功耗数据,运维效率提升 80%。
3. 跨技术安全防护:内置 ASCON 轻量级加密算法保障 LoRaWAN/NB-IoT 数据传输安全,通过防火墙与 VPN 隧道防护 5G RedCap/Cat 1 bis 设备,实现全技术栈安全闭环。


拓展阅读

1. LoRaWAN 的免授权频段会导致干扰问题吗? 不会,通过蒲公英网关的 “信道跳频” 功能,可自动规避同频段干扰,结合 CN470 规范的 8 个 125kHz 信道划分,干扰率可控制在 0.5% 以内。

2. 5G RedCap 相比传统 5G 为何更适合物联网? 其通过删减天线数量与载波聚合功能,将功耗降低 70%、成本降低 60%,同时保留中速率传输能力,蒲公英网关可优化其带宽分配,进一步适配物联网场景。

3. NB-IoT 的 PSM 模式与 eDRX 模式如何选择? 静态数据周期性上报(如智能水表)选 PSM 模式(续航更长);动态数据需快速响应(如智能烟感)选 eDRX 模式,蒲公英平台支持两种模式一键切换。